衔接国内外高校资源,敞开校门办高中,苏州领科走出了一条新路
扬帆科创梦,深度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苏州日报》2021年10月25日 B03版
自2013年起,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就在苏州有这么一所高中,其办学模式及特色与“英才计划”的实施宗旨和目标相当契合。这所高中拥有高规格的科创中心;中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教授组成校外导师团走进学校为高中生们上课;教授带领孩子们建立一个个项目组,让高中生像研究生一样搞研发,让孩子们把梦想变成现实。它就是位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领科海外教育学校(以下简称“苏州领科”)。学校始终坚持“领先笃行、科创致远”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流科技高中,为苏州全市孩子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激发科学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校园拥有一流科创实验室
苏州领科办学11年来,不断探索和优化,致力将A-Level课程与大学研究项目紧密衔接;学校师资与高校师资有机结合;学校资源与周边研究院校资源整合互通。目前,学校共九届近800名毕业生全部就读于全球知名大学,其中更有多名学生前往牛津、剑桥、宾夕法尼亚、加州伯克利等英美顶尖大学深造。
截至今年10月,苏州领科已有20位优秀毕业生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读,“牛剑”总人数位居江苏省前茅。领科的优秀办学成果离不开学校在科创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明确定位。“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校要培育创新人才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苏州领科董事长朱泽南说。
2017年8月,苏州领科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O数制工坊”合作,引进由美国MIT比特与原子中心开发的Fablab全套设备,经Fablab组织认证并授牌,为学生开设Fablab实验室课程。
2018年开始,学校开始深度整合周边高校研究院资源,引进大学教授为导师,结合大学专业定制课程和研究项目,力争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科创平台。
2019年8月,学校科创中心建成五大科技实验室,包含:科学分析实验室、自动化与机器人实验室、机电制造与工程实验室、媒体与设计实验室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科创中心与STEAM教育所倡导的跨学科教育理念紧密关联,旨在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大学科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
近日,苏州大学与苏州领科正式签署科研合作协议;将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育”的课题研究;苏大物理学院、艺术学院、医学院等联手科创中心开展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建设。朱泽南说,在科研合作协议框架下,既有课题研究,又有基地建设,理论结合实际,知行合一。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也是学校教育人值得去研究思考、探索实践的事。
大学教授组成导师团走进领科
学生培养+老师培训“双轮驱动”
苏州领科地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和纳米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大学、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等周边高校、研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制定基础教育领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标准,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共同研制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学科领域和课程模块,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领域国际化教育的融合和发展。
今年,苏州领科率先提出大学教授走进中学给高中生授课,高中老师给教授当助教的新模式。“这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提前了解到大学课程和前沿科技信息,也有益于促进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让高中老师们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梳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博雅的学科素养,一举两得。”苏州领科校长张建东说。
记者在苏州领科的采访中发现,学校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踏实、细致。学校从科创课程起步,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打造“双师”课堂。以和苏州大学的合作为例,苏州大学的教授为孩子们安排了详细的课表,如《幻彩的等离子体》《听见声波中的狄拉克方程》《从细胞骨架到细菌菌落的物理学》等。不仅如此,苏州领科每两周会组织校内教师团与校外导师团的研讨会,双方交流工作方案,不断改进、总结提升。
苏州领课科创中心实验室由各高校教授领衔挂牌,携手苏州领科校内师资团队,共同开发拓展性跨学科课程,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聘请苏州大学杨恺教授、西交大苏州纳米研究院白煜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周志颖教授、牛津生物化学博士生朱天择等为科创中心学术顾问,开设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跨学科项目,指导学校课题组项目研究,并定期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中学和高校的合作也是一个双向的资源共享,苏州领科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为本科、硕士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研究生们在实验室里带领高中生们一起研发项目。”张建东说,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和未来持续性学习能力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双减”后孩子周末去哪里
打造面向苏州青少年的“五育”实践场
苏州领科重视学生“科创素养”的培养,锻造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探索培育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础人才,以培养“敢于创新,乐于思考,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精于专业”的学生为目标,开设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大课程。在课程上,学校打通与高校之间的界限,建立适合领科学生发展的课程群和场域,现已开发60多门学科方向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社会实践、经济类、艺术类等课程,可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基础型课程是每位高一新生课表中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引导每位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方向,开启创意创造之旅;拓展型课程是帮助已有明确专业兴趣,并且积极参与科创类竞技或竞赛的学生完成他们拓展目标的课程;研究型课程适合专业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项目研究,让学生提前体验大学的研究和实验技能,跟随高校老师学习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已经开展较为成熟的研究型课程有西交大苏州纳米学院的纳米科学研究项目、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合作的DNA条形码项目等。
学校联合周边高校为学生定制适合个性发展的研究型课程,并始终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国外各种学术类、综合类的大型高端活动和比赛。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苏州领科硕果累累:如夏天同学为NCBI的BLAST数据库纠错,相关论文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论文中学组二等奖;杨子浩同学研发摩尔质量计算器软件,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以高远同学为代表的ULINK车队在“F1在学校”STEAM挑战赛中获“优秀车队奖”;冷泉港项目中,学校13名同学的论文已在冷泉港官网上发表并获高度认可……此外,历届领科学子在国际学术竞赛中收获颇丰,斩获各项国际学术竞赛大奖。
2021年,苏州领科被授予园区STEM教育研究基地学校、STEM教育特色联盟,也是本次园区唯一获此授牌的国际高中。“打造这个平台并不只是为了苏州领科学生的发展,还希望给园区以及苏州市的中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公共资源。”朱泽南说,在双减后,周末、寒暑假孩子们去哪儿呢?他希望更多的中学生可以在苏州领科的实验室,在教授的引领下研发项目,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很有助益。学生可以通过研发参加学科竞赛、申请专利、发表论文……这些都对学生的进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还将联合高校开发更多的实验室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张建东说。